低碳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不仅可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而且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发展低碳经济已逐步成为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成都作为内陆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不但可以提升成都的城市功能,实现跨越发展,而且可以借助于经济化、城市集群化、技术现代化、生态低碳化,实现城市功能以及产业升级。而这,可以直接影响成都在城市价值体系中的位置。 一、构建低碳经济的城市发展战略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政府必须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升到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从长远和全局的视角,规划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向低碳经济转型积极创造有利环境。例如:美国就把节能环保产业推到了国家战略的前沿,欧盟也拟斥巨资保持其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地位,日本则制定了“*生产、*消费、zui少废弃”的经济发展战略等。 在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抢占先机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长远来看,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构建一个综合型的低碳社会,涵盖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低碳的能源结构,低碳的工业、建筑、交通运输业,低碳的消费模式,低碳技术支撑等。城市建设需注重低碳理念在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以经济转型带动社会转型,而低碳社会的建设也将为经济的低碳转型提供保障。同时,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起着长期的结构性的作用,合理的城市规划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成都应依据城市的资源特征和产业优势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结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探索一条*的低碳转型路径。制定长远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合理的城市规划;尽快研究制定成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抓紧制定适合成都低碳经济发展的碳排放强度评价体系和碳排放可量化标准,指导和政府、企业、居民的低碳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二、改善“高碳化”的产业结构 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演化之间存在一条倒U字形曲线, 进入工业化中期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和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是碳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改变产业结构的分布。 一般而言,*、二、三产业的发展都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单位产出增加量会逐次减少。从各国影响系数看,第三产业普遍小于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又小于*产业,如英国,*产业所占比重每增加1%,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5.1%;第二产业每增加1%,会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1.04%;而第三产业每增加1%,只会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0.02%。当然,各国经济结构不同,所使用的技术不同,会导致各国*、二、三产业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有细微差别,但大趋势是一致的。 目前,成都的产业发展虽然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与美国在1997年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2.0∶27.0∶71.0和日本的1.9∶37.9∶60.2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样,与上海相比,也存在差距。上海在2008年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1.8亿元、6235.92亿元、7350.43亿元,其比例为0.82∶45.52∶53.66,第三产业比重连续9年保持在50%以上。成都近年来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城乡一体化实践中,改变了三次产业结构失衡状况,并将力争在“十二五”末期,成都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从目前的6.9∶46.6∶46.5调整为5∶35∶60,产业结构将会进一步优化。从国内较发达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关系来看,成都要成为中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zui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还需加快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壮大第二产业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 三、促进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的引擎作用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表明:技术进步和创新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起着核心作用。技术创新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度将长期维持在38%以上, 2050年将达到50%左右,因此,推进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通过技术创新,包括碳捕捉、碳封存技术、能源利用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生态恢复技术等,打造*的耗能产业装备体系、世界的用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的“碳排放”,对未来成都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至关重要。 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传统部门,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能源技术,发展先进节能技术,依托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成都应以技术创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研究技术创新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核心作用,分析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关战略思路。从成都的市情、实际、发展阶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低碳经济道路。 总之,低碳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是简单的政府行为,也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而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与产业发展优势,通过政策引导、科学规划、理念教育等手段,推动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服务的市场化,从而调动企业、居民的积极性,让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被企业和居民接受。zui终才能构建起符合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双重要求的低碳化城市。成都作为西部内陆城市,要确保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人居环境*、综合竞争力zui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就应该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模式上勇于借鉴,大胆创新,走出*城市特色的低碳经济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