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阳光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风能、太阳能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能源。科学资料显示,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万吨煤,既可免费使用,对环境也没有任何污染。 根据气象评价和大量的实地调查,我省风能总储量为5300万千瓦,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460万千瓦。另外,由于我省电网分布较密,接入电网有条件,国家还对开发可再生能源实行减半征税等扶持政策,发展风力电能,在我省具有一定优势和产业化前景。“目前,全省已核准风力发电项目九个,其中,在建项目五个,分别位于右玉、平鲁、神池、大同市新荣区、左云,装机容量合计23万千瓦。”山西电力集团张向东介绍到,“这只是前期的一小部分,今后我省将继续在风力发电上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山西风能资源具有优势,我看好这个项目的发展前景。” ■生物质发电,助解“燃煤之急” 能源紧缺,国内大小电厂电煤告急,在此背景下,生物质发电渐渐崭露头角,虽然起步较晚,但一直是被业界普遍看好的新秀力量。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质发电技术已成为国外重要的研究开发课题。 发达国家对生物质发电给予科研投入、投资补贴、低息贴息贷款、上网电价补贴、减免税费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我国也对生物质能发电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秸秆发电厂所发电量由电网全额收购;进口设备的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全免。《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提出给秸秆发电以每度0.25元的补贴。 专家预测,到2050年,以生物质能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将以相同或低于矿物燃料的价格,提供3/5的电力和2/5的直接燃料,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物质能源必将会在我国能源结构领域占据重要的一席。 ■生物质能“变废为宝”的清洁能源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生物质能,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物质是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质资源分为四大类:固体生物质、液体生物燃料、沼气和垃圾。固体生物质包括农林废弃物、能源植物等,经提取加工后可转换为电力、气体燃料、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等多种终端能源。 我国是生物质能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据统计,我国每年有6亿吨农作物秸秆、30亿吨畜禽粪便、2亿多吨林木废弃物及数量可观的农产品加工剩余物,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废弃物”。同时,生物质能与现代工业化技术和现代化生活有巨大的兼容性,生物质是惟一可再生的碳源,任何缺乏化石能源的地域都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 而在农村,生物质能源沼气同样也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沼气保温、沼气燃气、沼气发电、管道集中供气……生物质能源已经深入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居住环境。 根据专家组的预测,到2010年,我国生物质能发电量将达到550万千瓦,生物液体燃料达到2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生物固体成型燃料达到100万吨,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提高到4%。 ■“水煤炭”,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地热资源是指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的地球内部的热资源,也是一种清洁能源。形象一点就是,地球本身像是一个巨大的锅炉,深部蕴藏着巨大的热能。在地质因素控制下,这些热能会以热蒸汽、热水、干热岩等形式向地壳的某一范围聚集,如果达到可开发利用的条件,便成了具有开发意义的地热资源。 地源热泵,浅层地热应用的“*” 宏伟的“鸟巢”,晶莹剔透的“水立方”,壮观的“五棵松”……北京2008年奥运会诸多场馆都无一例外地大面积采用了一种可再生能源——地热,在场馆建设中使用了地源热泵技术。 统计资料显示,地源热泵突出的优点是能效利用高,1千瓦的电力可以产生3至4千瓦的热能,又能兼用于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且大大减少环境污染。与电、燃料锅炉供热系统相比,地源热泵要比电锅炉加热节省2/3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1/2以上的能量,近几年我国地热开采利用量正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 目前,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已初具规模,年利用地热能为100亿千瓦时,并且地热开发利用量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中国地源热泵市场年销售额已超过50亿元。 目前,我国已把地热资源用于温泉浴、养殖及度假村等低附加值的产业和少数供暖,开发形式比较粗放,层次偏低。 地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的比例还很小,截至目前,地表地热资源的开发量才占可开发总量的万分之五左右,这一比例,在山西更低,现实面前,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和步伐势在必行而且前景广阔。 ■CDM “减排量”催生“额外效益” 温室气体也可以交易。CDM项目的诞生,使这一交易成为现实。所谓CDM,是清洁发展机制的英文缩写,其实是一种跨国贸易投资机制,即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既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又有助于温室气体减排的项目投资,换取投资项目所产生的部分或全部减排额度,从而履行减排义务。在一定程度上,CDM清洁发展机制可以被视作是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绿色投资”。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根据规定,在2008年到2012年*个承诺期间内,发展中国家可以按照CDM的方式,与发达国家进行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排放交易,通过这种交易获得发达国家在技术和资金上的帮助,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CDM研究专家表示,我省在煤层气和焦炉气综合利用、燃料替代等煤炭、焦化、金属镁诸领域有很大的CDM项目开发市场潜力,更为诱人的是,CDM项目还包括煤炭行业的矿井瓦斯气的回收利用,钢铁行业的高炉煤气发电技术、焦炉煤气回收利用技术,化工行业的余热回炉技术、离子技术,风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甚至节能建筑、废弃物处理等。 早些年山西省就明确指出,要加强领导,构建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我国CDM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工作;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大力开展CDM项目的能力建设活动;要迅速开发和推荐一批有CDM项目潜力的企业和项目,与发达国家的碳交易组织和机构进行项目开发与合作;制定CDM相关扶持政策和配套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健康有序推进。 发展再生事业是21世纪的头等大事,面对气候回暖,森林面积退减,各地环境问题恶化等诸多有关民生大计的艰难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作出决定来,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活,我们必须想法设法去探寻、发展我们潜在的绿色资源——可再生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