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由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主办,省三江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和青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承办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与碳交易专家论坛会”在西宁召开。论坛邀请国家环保部卫星中心、青藏高原研究所、青海省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国电力集团贸易公司、德国莱茵集团、青海省民族大学等相关方面负责人和省内相关专家学者参加。 三江源是我国及东南亚的江河之源,三条江河每年向中下游供水700多亿立方米,有“中华水塔”的美誉。三江源也是高寒生物资源宝库,现有野生植物2308种,是我国草地类型zui全的地区。2005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青海省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三江源区的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生态功能得到有效修复,草地生产力有所提高。但是,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末得到根本的扭转,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任重道远。 据青海省政府副秘书长毛占彪介绍,当前,社会越来越重视碳平衡和碳贸易问题。三江源地区的高原森林、湿地和草地等生态系统是重要碳库和二氧化碳吸收器,具有开展碳汇交易的巨大潜力。据初步研究,除了高原林地和高原湿地,仅青藏高原的草地生态系统,每年的碳固定能力就能达到1000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600万吨。为此,青海省呼吁专家,对三江源的森林、湿地、草地的碳储存量和碳汇潜力等进行分析评估,帮助青海加强碳交易的研究,按照国内外碳汇市场规则,把三江源区的林地、湿地和草地生态系统纳入碳汇交易系统,利用市场机制,拓宽生态补偿资金渠道。同时,进一步加大退牧还草、植树造林等固碳工程力度,不断提高碳汇功能,为开发利用三江源区的碳汇资源打好基础。 论坛会上,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汪诗平教授、环保部卫星中心詹志明副主任、德国莱茵集团CDM项目审核员马亚军、法国电力集团贸易公司研发部杨夕、青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徐潇潇副总分别作了题为《三江源碳权开发标准》、《三江源生态保护成果及碳资源开发潜力》、《碳权的开发中的DOE认证服务》、《法国电力集团在中国的碳贸易交易业务》、《青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为三江源碳权创建多元化交易平台》的精彩发言。 |